体验馆_教育基地_数字展厅_企业展馆_城市规划馆移动版

主页 > VR虚拟现实 > VR虚拟现实专业知识 >

VR火爆:下一个摩托罗拉或苹果可否降生在中国?(2)

一组数据或在侧面佐证刘天成的观点,近日IDC提供的报告显示,在移动VR和PC配主机VR的市场份额中,谷歌推出的成本较低的Cardboard类型的VR占据了大比例的市场份额。PC头盔只占比3.8%。移动VR一体机在2016年第一季度只占0.5%,但是从第一季度之后的增长非常迅速。

而相较于着力VR一体机的IDEALENS,同年诞生、同样涉足于此的焰火工坊,更侧重移动端眼镜的研发生产及由其延伸的上下游产业链。蚁视科技则在把体积做小、视场角做大、分辨率提高的核心路径下,采取PC端头盔、机饕(眼镜)和相机等产品多样化的策略。而3Glasses不仅有VR的移动解决方案,还有PC端头盔。可见,国内VR硬件企业多数并不敢将宝压在一个硬件方向上,而是在多元化策略下并肩齐驱。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谷歌被披露已经叫停高端VR设备。此前谷歌发布了Daydream,并将其安装在最新的安卓操作系统中,外界对于高端VR设备配合Daydream资源平台充满期待,而在Facebook、三星以及HTC等VR设备制造公司逐渐推出价位更高的产品当口,谷歌却叫停了该设备研发,主要原因是实现难度太大。

充满未知风险的VR硬件抉择之路,过程是备受煎熬的。Oculus背靠Facebook这棵大树,每年研发的费用高达数亿美元,相比之下,国内创业企业显然难以达到如此资金投入。

3Glasses创始人王洁在VR领域深耕14年之久,最早做三维仿真项目,2012年虚拟现实头盔立项,当时公司员工120人、年营业额几千万元。而在之后的两年间,为了研发VR头盔产品,公司每月有100多万元开销,员工团队极度萎缩,财务不堪重负,王洁负债数百万元。

不论是国内创业VR企业还是国外,真正盈利的少之又少,以暴风魔镜为例,虽然其VR业务曾给上市公司股价以很好的支撑,但由于其业务亏损对上市公司财务是一个累赘,暴风科技冯鑫不得不忍痛,将暴风魔镜与暴风科技剥离,后者持股比例降至20%以下。

产业链的延伸

许多行业人士认为,2016年是VR元年,VR风口即将来临。但此时的全球VR局面仍然是群雄逐鹿、多方混战,真正的行业霸主还未出现。中国VR企业的机会正在于此。而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延伸链条、自成体系,是在这种多方混战局面下的运营特点之一。

早在2007年成立的联络互动公司早前是一家专注于系统底层开发的公司,而VR事业部在2014年正式设立,公司智能硬件事业部副总经理、VR生态负责人居大功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公司在VR领域分别对硬件、渠道、平台和内容进行相应的布局,包括合作和自研。今年初联络互动开始在中国帮助OSVR开源平台在中国进行落地,现在他们是OSVR在中国整体合作的运营和发起人。

居大功发现,在自己的整个职业规划生涯里,经历了三次做开源的平台联盟,第一次是PC时代,显卡厂商间是竞争关系,而当时在芬兰有一家PC显卡评测公司,它在全球有一个开源联盟,让所有的IC公司、硬件公司、芯片公司、软件公司都能加入,一起提交性能方面的评测,找到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第二次则是智能手机时代,刚起步的谷歌要在全球推安卓系统,当时有塞班、Windows 、iPhone等竞争对手,谷歌的模式依然是做一个开源平台,包括手机厂商、芯片公司、内容公司、全球运营商等都加入进去,从而奠定了如今的安卓生态,前两次开源联盟都被验证是成功的,而第三次则是OSVR开源平台在中国的落地。如果可以良好落地,则意味着联络互动在软硬件平台和内容整个产业链的打通。

值得关注的是,联络互动的运营逻辑并非个例,很多VR硬件企业也在向平台和内容方向延伸,试图通过硬件技术不断迭代创新和平台建设、培育内容开发者等多方发力,改变如今行业“外热内冷”的尴尬局面。

比如3Glasses曾宣誓要做“世界第一的VR平台”,公司副总裁暨维尔科技副总经理杨峻瑞透露,他从2014年开始至今,接触了上千个内容开发者,他的任务就是更好地服务这些开发者,让内容和硬件贴合度更高,不断迭代硬件产品,不断丰富内容资源,从而实现用户的先期教育。

另一个硬件企业,焰火工坊市场总监李萌对经济观察报说,焰火工坊之前一直在移动VR底层算法方面深耕,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移动端VR方面的核心技术ATW算法和反畸变算法等,公司以开发移动端VR系统和平台为主,在从移动VR平台延伸到硬件,但市场上并未有令人满意的移动VR设备,所以在无奈之下,开始自我完善产业链体系。如今已是一家集移动VR眼镜,移动VR平台,以及VR内容于一体的技术驱动型创业公司。

(责任编辑:环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