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球首份AR陈诉 2万字汇报你它为什么比VR还酷(11)
时间:2017-03-10 12:00 来源:视觉环球 作者:展厅设计编辑 点击:次
智能手机的一大优势在于,定位不必单单依赖于相机传感器,也可以利用其它任意可用的传感器,如GPS,指南针,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尽管其它传感器的使用在核心CV社区中往往被视为“作弊”,但这些传感器能够对开发实验室外快速、健壮的定位功能做出重大贡献。即便在结合了多种传感器的帮助下,基于CV的定位仍然非常困难,一系列原因列举如下: 纹理结构。大多数方法依赖于兴趣点外形上的自然特征,要求环境中各区域纹理足够清晰。兴趣点的主要问题在于,纹理的呈现形式至关重要。尤其在室内场景中,常常会有白墙出现,使得基于自然特征的定位方法很难发挥作用。 光照和天气条件。尽管自然特征描述器通常被设计为不受光照影响,但这一假设只有在描述实际物理特征的观测研究中成立。不幸的是,室外环境中大量以自然画面呈现的特征与实际物理特征并不相关。场景中物体投射的阴影会造成斑点、边角、线条的出现,还会随着光照或天气条件变化而动态移动。因此,存在着大量的会对定位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异常因素和不匹配因素,这与匹配算法的选择并无关系。 数据库规模大、易变化。对于室外环境而言,在定位之前必须采集大量数据并处理生成初始模型。利用昂贵设备的实时方法能够处理这一问题:然而,无法访问的区域仍然会造成最终模型中的孔洞(即未能构建地图的区域)。此外,得到的模型仅代表某个时间点的静态快照。环境中的任何变动,如商店橱窗的翻新,咖啡店遮阳伞的开闭,停车场汽车的去留,都会让数据采集生成的模型瞬间过时。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信通道(可能是移动网络)中最终模型的分发方式。由于这些模型通常体积颇大,整体还是拆分传输都会带来技术难题。 失准及丢失的传感信息。在室外定位中,GPS和指南针提供了关于设备大致位置和方向的极具价值的绝对信息。不幸的是,传感器并不健壮:在不同的地点,传感信息的准确度可能会有天壤之别。尤其是在狭窄的城市峡谷里,GPS信息可能会偏差100米,甚至会不可用。类似的是,磁干扰会严重影响电子指南针的读数,而磁干扰在人造环境中是不可避免的。 精准定位是AR亟待解决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但正如上面所述,仍然存在着一些重大挑战,仍需针对这些挑战寻找真正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近来平板电脑AR的SLAM实施证明,如果上述条件(即纹理结构清晰)达到,就能充分实现小规模环境的定位注3。然而,大规模环境的定位仅存在于概念证明研究中。相关问题似乎难以攻克,因此只能等待技术的缓慢进步了。 其他挑战 除了实现算法研究成果的精度和可扩展性这样的学术目标外,还存在着一系列严重影响AR体验实用性的实际问题。这些因素仅与AR的实际应用相关,因此在科学文献中讨论较少。这或许会造成“这些问题不难解决或者与AR的成功不相关”的错误认识。下面列举了一些与智能手机有关、同时也与AR一般用途有关的问题: 实际的硬件发展与“AR心愿清单”的矛盾:目前智能手机中相机及其它传感器的质量不足以满足AR的高要求。硬件进步——如立体相机,CPU/GPU的统一随机寻址,WiFi三角定位——能够让AR应用的开发者极大受益。不幸的是,在AR尚未气候成熟时,期待手机会针对AR优化纯属幻想。硬件配置的任何变动会增加数百万美元的开发成本,倘若之后无法满足市场预期,搭上的钱还会更多。目前,消费者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语音通讯,游戏和网页浏览。这些市场将会驱动近期到中期的手机功能革新。我们必须说服设备厂家AR是手机应用的新兴市场,这样才能为AR争取到更先进的硬件。幸运的是,如今AR的关注度已成规模,因此不久的将来,手机针对AR的优化或将成为现实。 动态场景与AR真实感的矛盾。目前的AR应用假设场景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静态的。然而,现实恰好与之相反。尤其在室外场景中,几乎所有物体都在变化:行人,光照和天气条件,甚至是建筑物每隔几年也会刷上新的颜色。定位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在动态场景中,大多数算法的基本假设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比如说你正在对一个建筑立面进行增强,行人路过挡住了部分视野。由于算法缺少阻挡推理,就算增强内容的视觉效果再好,未来硬件平台的性能再强大,也会出现碍眼的错误。动态物体与虚拟内容之间交互的缺失绝对会损害AR应用的真实感。因此,目前CV研究成果中物体动态检测与跟踪技术的加入是未来实现高质量AR的关键。 (责任编辑:环球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