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球首份AR陈诉 2万字汇报你它为什么比VR还酷(13)
时间:2017-03-10 12:00 来源:视觉环球 作者:展厅设计编辑 点击:次
市场营销人员应该记住,AR并没有创造全新的虚拟现实;它只是在现实情境中添加了一些虚拟的元素。当这些虚拟的元素与实际环境完全契合和互动的时候,AR的神奇效果就出现了。与虚拟现实(例如Oculus Rift)让你完全沉浸在不一样的世界中不同,AR只会在特定情境的现实环境中添加必要的虚拟元素(最新的例子就是HoloLens的全息传送功能)。这就是人们喜爱阅后即焚照片应用Snapchat新推的AR功能的原因之一。它的AR功能可让用户利用不同视觉效果将普通的视频转变成可以分享的信息。 AR体验的关键在于这种技术是否能够给消费者创造价值。简单地将虚拟的信息叠加在手机屏幕上并不能给它加分,而且这使得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花哨无用的噱头。扫描某品牌的商标,然后你的智能手机屏幕上就会弹出相关的广告信息。这样体验在一开始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好玩,但很快会让他们感到厌烦。同样的,当你把手机摄像头对准街道上的不同店面或商店里的不同产品时,AR应用程序就会把相关信息和促销活动呈现在你的手机屏幕上。这听起来似乎很有用,但是市场营销人员需要问问自己:消费者真的会高举着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逛街吗?他们真的想通过扫描的方式来购买任何产品吗? 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只有觉得在早已饱和的数字空间里叠加虚拟信息是值得的,他们才会愿意这样做。因此,多想想他们愿意这样做的情境吧:例如,参加某个文化活动,参观某个城市景点或历史遗址;或深入了解他们真正喜欢的某个奢侈品或品牌。 AR技术商业化的真正使命是整合AR技术提高消费者体验,让他们的购物过程更轻松、更有趣以及更便利。我们并不想生活在一个完全用虚拟环境取代了真实环境的世界中。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失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想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切现实环境都被增强了。(微软的全息眼镜HoloLens则是另一码事,因为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用到特殊的场合,例如会议室或工作间)。因此,我们不是要想方设法地给尽可能多的地方提供虚拟内容,而是要弄明白哪些情境下的虚拟叠加信息可以给消费者创造价值。 全球首份AR报告第七章:AR的应用案例 以下为AR报告第七章:AR应用案例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索AR这一新兴技术目前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情况,并预测有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最佳实践。我们选取了一定数量的AR创新案例,归纳成四种功能类别;每一种都会在个人或公司使用AR应用时为其带来显著益处。 情境敏感式信息——在恰当的事件地点出现的信息 第一类是情境敏感式信息,涵盖能够根据特定情境轻松获取互联网已有静态数据的各种应用。 Wikitude和Metaio公司的Junaio(魔眼)是AR浏览器两个最有名的例子,它们提供的情境敏感式信息软件能够识别场所或物体,并将数字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场景连接起来。智能手机都可以运行这一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的视角看到周围的数字信息。 这些数字信息可以是附近感兴趣的地方,比如博物馆、商店、餐馆或者前往下一个公交站的步行路线。该软件通过GPS、WiFi和3D建模实现图像识别和用户定位功能。 语言翻译是AR应用中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现有的一款应用Word Lens兼容于几乎所有智能手机,能够将文本同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打开应用后,用户只要将设备对准外国文字即可。设备就会将此信息翻译成用户母语并显示出来。而且翻译后的文本是同样的字体,印在同一面墙上——就跟原始文本一样。 面部检测和AR的结合则是在现实生活特定情境中轻松获取互联网信息的另一个例子。Infi()nity是一款AR应用,它可以分析一张面孔,将其与社交网络(如Facebook)上的头像进行比对匹配,匹配目标在社交网络中发布的信息就会显示在用户视野中。 这项功能在消费应用领域非常实用的技术也会受到执法部门的欢迎(如扫描人群,寻找通缉犯)。但不难理解,这款应用已经引发了许多人对隐私的担忧。 大众公司开发的MARTA系统是汽车领域中在恰当地点提供恰当信息的极具可行性的最佳实践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环球编辑) |